农作物病虫情报第六期
切实抓好第三代“两迁”害虫等水稻病虫防控工作
近期我市多地持续出现强降雨过程,水稻“两迁”害虫特别是稻纵卷叶螟大量迁入,田间虫量突增,防控形势严峻。当前田间苗情及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“两迁”害虫的迁入繁殖及稻瘟病、纹枯病等流行性病害的发生流行。各地要切实抓好第三代“两迁”害虫为主的水稻病虫监测及防控工作,确保粮食生产安全。
一、病虫发生情况
1、稻纵卷叶螟
据各县系统监测及面上调查,第三代稻纵卷叶螟随降雨大量迁入,5月25日~5月30日田间蛾量突增,迁入量比去年同期偏高。田间蛾量一般为1000~2200头/亩,高的5100~8000头/亩,个别田块蛾量12300头/亩。永福、阳朔等县5月27~30日调查,田间卵量一般为240~800粒/百丛,最高达3000粒/百丛以上。预计6月上旬为第三代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为害盛期。
2、稻飞虱
当前各地虫量差异较大,部分县虫量较高。全州、永福、平乐等县5月26日~5月30日调查,田间虫量一般为800~1788头/百丛,高的2500~3037头/百丛,个别未防治田块最高11242头/百丛;其他县区近期调查田间虫量一般为300~600头/百丛,最高2580头/百丛,虫口密度比上年偏高。第三代是桂林市早稻的主害代,害虫还将陆续迁入,田间害虫累积量将逐日加大。预计6月上中旬田间第三代稻飞虱将多次出现若虫孵化盛期。
3、稻瘟病
当前早稻田间荫蔽,降雨较多,田间湿度大,利于病害发生流行,部分感病品种叶瘟开始陆续发生,病叶率一般为0.5~3%,高的27%,并有加重态势。历史病区及感病品种种植区要特别警惕稻瘟病发生情况,及时防治。
4、水稻纹枯病
该病于5月下旬始见,据各县区调查,纹枯病病丛率一般为2.7~7.3%,高的为21.5%。稻纹枯病即将进入流行盛期,田间荫蔽,高温高湿极利于该病发生为害。
5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
当前仅在灵川县零星发生,但随着稻飞虱的迁入,带毒白背飞虱增多,预计中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危害加重。
二、防治意见
1、加强田间调查监测,准确掌握病虫情况,科学指导防控。
各级植保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做好调查和监控工作,密切关注田间病虫的发生动态,并严格按测报规范进行调查和信息上报,及时发布预报,做好分类指导,指导群众科学防治。
2、掌握防治适期,抢晴施药,科学安全用药。
(1)稻飞虱防治:对达到防治指标(分蘖期1000头/百丛,孕穗期500头/百丛)的田块及时防治,药剂可选用吡蚜酮、烯啶虫胺、醚菊酯等;
(2)稻纵卷叶螟防治:对达到防治指标(分蘖期50头/百丛,孕穗期30头/百丛)的田块及时防治。药剂可选用茚虫威、氯虫苯甲酰胺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、阿维菌素等;
(3)稻瘟病防治:在田间始见叶瘟时及时用药控制发病中心,药剂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、三环唑、春雷霉素等;
(4)纹枯病防治:药剂可选用井冈霉素、噻呋酰胺、肟菌·戊唑醇等。
(5)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:采取“治虫防病、治前期保后期”的策略,结合稻飞虱的防治,在发病初期,选用抗病毒制剂如病毒A、宁南霉素等加叶面肥喷施,控制病害扩散。
此外注意检查田间钻蛀性螟虫发生为害情况,如前期防治效果不理想仍需施药防治,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、苏云金杆菌、阿维菌素等。
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