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薯光”照进现实——解锁钦州马铃薯产业致富密码
多年的新品种“落地”,梦想成真。
在钦州湾畔,一颗颗金灿灿的马铃薯正悄然续写着“百姓饭碗”的钦州篇章。2015年,这个朴实无华的作物跻身国家粮食“战略梯队”,国家将马铃薯确定为第四大粮食作物予以重视,钦州乡亲们却亲昵地唤它“四弟”——既是排行老四的粮食担当,更是四季轮作中的“冬闲田守护神”。
得益于独特的地理气候,我市各县区勤劳的人民群众,见缝插针般地在水田“冬闲”时间里辛勤耕耘,使马铃薯种植面积在2024年冬达到了13.79万亩,美好的增收蓝图为百姓筑起了一道坚实的“薯粮屏障”。
一“马”当先 喜上眉梢
2018年,灵山县旧州镇长安村支书张枝日,经过一番精心筛选,确定由马铃薯产业一“马”当先扛起助农增收重任,作为乡村振兴的“开路先锋”。
经过对比,该村当年引进了“荷兰15号”马铃薯品种进行种植。“我们都是采用订单农业模式,先有买主了再回村上安排生产。”张枝日说,作为村干部,选择为民谋福利的产业,他们也是慎之又慎。
2019年,村里选中的合作企业仅付给务工村民的工资就达60多万元,这让村干部们乐开了花。
“这些漂亮的‘沃土5号’和‘实验一号’两个品种,就是我和姐妹们种的。”长安村妇联主席刘群来到土豆种植基地,掀开黑色的农膜,用手轻轻一刨,几个个头均匀的马铃薯就展现在眼前。
据了解,今年长安村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仍有230亩,并辐射带动了周边500多亩土地的种植,成为群众收入的又一重要来源。
张枝日说,得益于合作伙伴的努力,该村的马铃薯还曾登上了广东“钱大妈”、福建“永辉”、香港“百佳”等区外大型果蔬连锁超市的货架。目前,主要销往广州、深圳等地,切实地把灵山马铃薯风采在山外“秀了一把”。
在钦州马铃薯“出海征程”中,浦北县江城街道六桥村村民高训程是务实的践行者,在2023年,他负责经营的浦北县顺丰农作物专业合作社,已成功将150吨马铃薯销往了越南等东盟国家,这也是他和乡亲们成功走进国际市场的第三个年头。
为了进一步发挥高训程马铃薯种植业“领头雁”的作用,多年来,市农业农村局持续选派乡村科技特派员、高级农艺师“一对一”全程开展技术指导服务。通过积极推广绿色轻简、高质高效生产技术,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、农艺农机相融合,并以示范样板为引领,辐射带动周边区域,促进马铃薯产量与效益同步提升。
美满姻缘 “马”上证明
在浦北县福旺镇北兰村,有对从事农业种植的夫妻:林强和李燕萍。他们是马铃薯种植业中的“夫妻档”,两人演绎了一段家庭和睦的传奇。
“老林,我们能不能试验种点生长期短点的经济作物呢,要不现在乡亲们的收入提升还是有些慢。”2021年,一听到妻子李燕萍有新想法,林强马上问:“你打算投入多少?”
“我想引导乡亲们种植马铃薯,现在新品种比较丰产,也好利用三个月的冬闲田给他们增加收入。”李燕萍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丈夫。
虽然回乡种田初期,李燕萍已交了几十万元的“学费”,但这回要种植新品种农作物,林强又把自己早年做建筑的20多万元拿出来给妻子。
“还是老公最懂我。”面对妻子的赞美,不太善于表达的林强,只是用一碗自己亲手做的芋头扣肉表达了对妻子的支持。
“见你这几天到处打电话咨询农业农村局的专家,又问市场价格,我就知道你要进行实操了。”林强说,有一个喜欢在田里耕耘的妻子,他的任务除了表示站在同一战线外,还要负责资金支持。
很快,夫妻俩示范种植的200亩马铃薯在2021年喜获丰收,最重的一颗达1000克。“种马铃薯肥田,来年种水稻,连肥料钱都省了。”李燕萍乐着对丈夫说。
如今,夫妻俩主导的“绿源合作社”生产的农产品已从最初的稻米、芋头等品类,向马铃薯、莲藕、草莓、辣椒等农产品区域拓展。在该合作社的带动下,优质稻米的种植合作区域已向附近的三合、寨圩等镇辐射,面积达2万多亩。
2022年,这对“马铃薯夫妻”喜获全国“五好家庭”荣誉。
农技加持 “马”到成功
灵山县那隆镇党委书记苏之锡说,为了让群众在冬种生产中得到更多收益,5年来,该镇选取党员身份和人大代表身份的群众,在试验田里试行“稻+芋+薯”的模式,但前期试验数据显示,因技术缺乏、天气不佳,造成了减收。
帮助群众增加收入的事情,不能遇阻就停止。后来又经过改用“稻+稻+薯”模式,加上认真听取群众的建议,使播种更加适应农时,管理上由农业技术部门进行更为密切和专业的指导,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渐渐获得了提升。目前,除了党员、人大代表的500亩示范片外,普通群众也跟着栽种了1500多亩马铃薯,实现了“跟着头雁飞”的可喜局面。
今年3月11日,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团队、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博士李丽淑、樊吴静、杨鑫等农业专家,来到浦北县江城街道六桥村,一同见证“中薯566”“沃土5号”等高产示范马铃薯新品种的测产。
经称重、测算,中早熟马铃薯品种“中薯566”亩产达到3025公斤,较示范区“荷兰15号”增产272公斤。
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施春婷表示,自2015年马铃薯被确立为国家第四大粮食作物以来,市、县、镇三级农技部门依托上级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团队指导,围绕稳产丰产目标构建三级联动机制,集成推广关键技术,亩产纪录不断被刷新。
为进一步带动全市马铃薯产业稳步发展,2024年至2025年,我市组织农业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,创建冬种马铃薯示范基地和示范点,带动面上应用脱毒良种,配套催芽消毒、黑膜高垄、全程机械化和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,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。据统计,2024年创建连片百亩以上的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28个,面积6350亩。同时,全市还扶持了35个规模主体,种植马铃薯达到了8104.6亩。
(编辑:农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