抓好早稻分蘖期管理 力保足苗壮苗
水稻苗情简报
【2025年】第1期
钦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2025年4月2日
抓好早稻分蘖期管理 力保足苗壮苗
一、苗情动态
钦北区那蒙镇平福村苗情监测点今年早稻种植品种有特优7571、特优2887、广粮香2号。3月27日抛(插)秧。据4月1日田间苗情调查:特优7571株高20.1厘米,同比减6.3厘米,每亩苗数5.76万苗,同比减1.08万苗,叶龄5.3叶,同比增0.3叶;特优2887株高23厘米,同比减3.9厘米,每亩苗数6.12万苗,同比减0.9万苗,叶龄5.5叶,同比增0.3叶;广粮香2号株高21.5厘米,同比减1.1厘米,每亩苗数5.58万苗,同比减0.54万苗,叶龄5.5叶,同比增0.7叶。目前各品种已有分蘖,其中特优2887进入分蘖初期。
二、气象展望
钦州气象台预计:4月上旬,2-4日以多云天气为主,气温升高;5-10日,多阴雨天气。与历年同期相比,旬平均气温正常到略低;旬降雨量正常到偏少。旬平均温度:钦州21.0~22.0℃,灵山、浦北20.5~21.5℃;旬降雨量:钦州15~25毫米,灵山20~30毫米、浦北25~35毫米。具体预报:2-4日,多云、局地有阵雨;5-7日,阴天有阵雨或雷雨、局地大雨;8-9日,阴天间多云有分散阵雨或雷雨;10日,阴天有阵雨或雷雨、局地大雨。
三、生产建议
2024年10月以来,我市天气少雨、气象干旱持续发展。水库库容量少、江河水流减少,部分地块播种、抛插秧延迟,严重影响春耕春种和春插进度。面对气象干旱,我市各级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,派出精干力量,奔赴生产第一线,调配抽水设备,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克服困难,抽水灌溉农田,开展抗旱保春耕行动,春耕生产在各地逐渐形成高潮,粮食生产得到稳步推进。据农情统计,截至3月27日,全市春播农作物230.3545万亩,同比增0.5661万亩,粮食作物101.9191万亩,同比增0.0529万亩,早稻播种育秧面积75256.952亩,同比增401.95亩,已插早稻68.0194万亩,同比相等。目前已插早稻陆续进入分蘖期。为方便生产上需要,现提出如下早稻分蘖期田间管理意见:
(一)早施分蘖肥。抛(插)秧后5~7天,及时追施分蘖肥,每亩施尿素约10公斤,促进秧苗早分蘖,多分蘖。抛(插)秧后10~12天追施平衡肥,每亩施尿素5公斤、氯化钾约3公斤。在长得差的地方适当施多一些,促进禾苗平衡生长。
(二)科学水分管理。抛插秧后2~3天保持泥皮水,使秧苗易于生根返青,3天后灌浅水,并保持浅水层至分蘖够苗期,以促进禾苗分蘖生长。
(三)及时晒田控苗。晒田的作用是控制无效分蘖,减少养分损耗,巩固有效分蘖,提高禾苗抗倒伏和抗病虫能力,为水稻创高产奠定基础。
当苗数达到每亩茎蘖数15~16万(即将够苗封行)时,在灌溉水源有保证的地方,及时进行露晒田,做到先露晒后够苗。晒田时,全部排干田沟中水,晒至田面露白根。一类禾要重晒,晒到田面开裂泥发白,茎叶硬直,叶色转黄;二类禾要多露轻晒,田面开裂即可复水;三类禾只露田不晒田。晒田结束的稻田,复水后采用干湿间歇灌溉,促进根系生长。
(四)抓好病虫害绿色防控和防灾减灾工作。病虫害防治要坚持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方针。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,以预测预报为依据,因地制宜推广农业防治、物理防治、生物防治、科学精准防治等绿色防控集成技术,组织群众开展统防统治,及时控制病虫害扩散危害。早稻分蘖期要注意防治稻瘟病、稻纵卷叶螟、纹枯病、稻飞虱、福寿螺,以及草害、鼠害等病虫草鼠害。同时,在田间管理过程中要增强防灾减灾意识,根据天气预报,提前应对有可能出现的干旱、大雨、暴雨、洪涝等极端灾害天气,确保早稻生产安全。